为进一步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3月31日下午,化工系在创新港19号楼4183会议室召开首次班主任-化工所党员联动工作会议。化工学院副院长伊春海、化工系主任段培高、系副主任胡超、化工系各年级班主任以及化工所全体党员参加会议。会议主题是: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,与班主任形成联动机制,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,切实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。

直面问题:剖析班级管理痛点
会议伊始,各年级班主任结合班级实际情况,逐一汇报了当前学生群体存在的共性问题。部分班级挂科率较高,旷课、旷考现象时有发生,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、自我管理能力薄弱、社交焦虑等问题。郭佳鑫老师指出:“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明确目标,依赖心理较强,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引导。”姜召老师补充道:“新生适应期的心理疏导和学业规划尤为重要,需加强家校协同,形成育人合力。”
群策群力:构建多维帮扶体系
针对班主任反馈的问题,伊春海副院长与段培高主任牵头,组织班主任们展开头脑风暴,提出三项创新举措:一是家校联动机制:建立“学院-班主任-家长”三方沟通平台,定期推送学生学业预警信息,通过家长会、线上交流等形式,引导家长参与学生成长监督,形成“家校共育”闭环。二是朋辈互助计划:选拔优秀学生担任“学业导师助理”,通过“一对一帮扶”、“学习经验分享会”等活动,激发学生内生动力。同时,设立“朋辈互助奖学金”,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。三是党员先锋工程:依托化工系教工党支部,实施“党员教师结对帮扶”计划,由党员教师对学业困难、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,覆盖学习方法、职业规划、生活适应等多方面需求。
深化共识:夯实育人责任担当
段培高主任在发言中强调:“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,要将“三全育人”理念融入日常工作。”他要求班主任每月定期开展主题班会,关注学生思想动态,结合专业特色设计实践育人活动,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。
伊春海副院长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班主任团队的辛勤付出,并提出三点要求:一要强化责任意识,将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落细落实;二要创新工作方法,通过“大数据分析+个性化指导”提升帮扶精准度;三要加强协同联动,建立班主任与导师、辅导员、党支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,形成育人合力。
未来展望:构建长效育人机制
会议明确,化工系将建立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,每月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,同步推进“班级管理评估体系”与“班主任考核激励机制”建设,将学生成长成效纳入班主任年终津贴评定指标。此外,学院将依托创新港平台资源,开展“化工卓越人才培养计划”,通过校企合作、科研实践等途径,拓宽学生发展路径。
此次会议的召开,标志着化工系本科生培养工作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。未来,化工系将继续以学生成长为中心,凝聚多方力量,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化工领军人才而不懈努力。
(化工学院化工系供稿)